几千几百年以来,社会的存在状态虽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竞争”的生态环境却从未改变。当年有初生牛犊,如今有职场菜鸟;古代有君王臣子,现代有老板员工。本质上来说,我们跟原始社会狩猎的祖先没什么区别,都要凭自己的本事,谋一份生活。但是,许多人的“本事”在和风、温室里消耗殆尽,丧失了最原始的野生状态,也就丧失了最关键的“竞争力”。
沉重如山,灵动如水,当代散文最美的收获之一。《寻找家园》是高尔泰先生带自传性的一本文集,分别以“梦里家山”、“流沙堕简”、“天苍地茫”为题分为三卷。讲述了从孩提时代家乡的美好,到流放西北,在鬼门关附近徘徊的经历。高尔泰的文字是历史的真实回忆,更是对人性的深层揭示,对灵魂的深度挖掘。书中浓墨重彩刻画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记录了很多真实的生活事件。一种稀有的、似古君子的强健宽厚之风贯穿全书。高尔泰,美学家、画家、作家。1935年生于江苏高淳。早年就读于江苏师院美术系。1957年因发表美学论文《论美》而被打成右派,押送到夹边沟劳改。1962年解除劳教,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1966年再次被打成右派,到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平反,先后到兰州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工作,出版论文集《论美》(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论美》被禁售并毁版。1984年到四川师范大学任教;1986年出版《美是自由的象征》(人民文学出版社),登上畅销书榜;国家科学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称号。1988年出版《评论的评论》(浙江文艺出版社);与王元化、王若水编辑出版《新启蒙》创刊,至第四期被禁。1989年9月,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在南京大学教授任上被捕,5个月后出狱。1993年流亡海外,主要从事绘画、写作,并在多所大学访学。现居美国拉斯维加斯。2003年,高尔泰的文章开始在大陆的《读书》杂志上发表。2004年,《寻找家园》前两卷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当代汉语贡献奖”。2011年,《寻找家园》(增订本)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寻找家园》获“在场主义散文奖”头奖。高尔泰主要作品:1978年,《论美》(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美是自由的象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评论的评论》(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美的抗争——高尔泰文选之一》(台湾);1997年,《美的觉醒——高尔泰文选之二》(台湾);2004年,《寻找家园》(删节本)(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年,《寻找家园》(完整本)(台湾);2011年,《寻找家园》(增订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草色连云》(中信出版社出版)
1802年,因偷取一块面包并数次企图越狱而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让结束了法国南部土伦苦役场的苦难生活。获释后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惫困顿的冉·阿让推开了当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卞福汝的大门。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让过夜,却不想被冉·阿让偷走银器潜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谎言让冉·阿让幸免再次被捕。感于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让化名马德兰来到蒙特勒小城,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后,凭借一手办起的玻璃首饰生产工厂,冉·阿让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冉·阿让的相貌和救助平民的举动引起了警长沙威的注意。沙威是苦役场看守的儿子,曾经看见过冉·阿让。在处理芳汀的问题上,冉·阿让和沙威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淳朴善良的芳汀因受人 欺骗而生下私生女珂赛特。如今,芳汀生命危在旦夕,唯一的愿望就是想看一眼寄养在孟费郡客店老板德纳第家的女儿珂赛特。在市长办公室里,听沙威说有一个名叫商马第的人正在替自己受审,冉·阿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选择了投案自首。冉·阿让回到小城又去看望芳汀,被前来抓捕的沙威挑明苦役犯的身份。芳汀因病绝望地死去。冉·阿让又一次入狱,成为终身苦役。一次,他冒险救下一名水手,趁机跳入水中逃跑,并让人们以为他死了。冉·阿让来到德纳第客店,重金赎回珂赛特,带着珂赛特连夜赶往巴黎。珂赛特以冉·阿让女儿的名义进入贝内迪克修道院后,冉·阿让改名福施勒旺,在修道院当上了一名园丁。五年的园丁生活过去了。平静的生活因为贵族青年马吕斯看上了貌美如花的珂赛特而再起波澜。1830年,共和派青年马吕斯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对波旁王朝的人民起义中后,冉·阿让和此时靠在巴黎街头招摇撞骗为生的德纳第狭路相逢。德纳第设计陷害冉·阿让的阴谋正好被马吕斯听到,在调任巴黎就职的沙威带人来抓捕时,无赖之辈德纳第被捕入狱,而冉·阿让却在混乱中趁机逃走。尽管此后冉·阿让几次搬家,但在深爱着马吕斯的艾潘妮的帮助下,马吕斯最终找到了珂赛特。看着一对相爱的恋人,冉·阿让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美好姻缘。然而,当冉·阿让讲明珂赛特和自己的身世后,马吕斯却对冉·阿让拒而不见。虽然马吕斯夫妇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跪在冉·阿让的床前忏悔,但冉·阿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只是让那对小夫妻吻着他的手,走向了天国。
“南师读书会”是全球华人知名的佛医文化道场“佛医堂”所创立的公益项目。本专辑是一些南怀瑾老师著作中讲述国学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容摘录,音频由佛医堂的教务管理义工美乐师兄朗读。欢迎大家对“南师读书会”的工作提出意见,也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公益工作。(工作邮箱:foyitang@qq.com)
本书作者美国学者贝文·亚历山大,一直以来关于朝鲜战场有各种论调,今天换一个视角,让我们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争,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些新的启示。 本书作者的观点是:朝鲜战争作为一次真正的国际暴力行动,自1950年6月25日始,至1953年7月27日止,历时达3年之久。这场战争是在吞噬了15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的生命,并使250万人伤残之后才得以结束的。这是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之一,由其产生的仇恨、怀疑和分裂的后果迄今尚存。本书试图说明,这场战争无须那么旷日持久,也无须付出那么高昂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同时也没有必要在战后给那些得不偿失的敌对国家留下这样的敌对情绪。 该书力图表明,西方领导人,尤其是美国领导人,战前本已收到了充足的信号,倘若他们对此信号作出反应,则有可能避免红色中国介入战争;即使不能避免共产党中国的介入,也有可能以很小的代价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本书试图说明,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的战争,输掉了另一场针对红色中国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进行侵略而被挫败;红色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而获得胜利。 最后,本书还着力如实地展现朝鲜战争的作战情况,以及在制定战略战术方面的高下之别。本书充分展示了战争双方人员为他们所铭记的国家利益而做出的贡献,以及人类令人敬畏的献身精神与奋斗力量;由于这一力量掌握在各地的领袖手中,因此本书也充分展示了各国领袖在运用这一力量时所承担的重大责任。 免费书,不要催更!不要催更!不要催更!催了也不会加更的!只要不下架,坑总会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