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整个心理动力学过程抽丝剥茧,从初始评估到终止,一步一步地将这一疗法的真实过程呈现出来。书中创造性地区分了以揭露和支持为目的的技术,使师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最优策略。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效果,更能帮助师理解和掌握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核心技术。本书的作者都是经验丰富的心理培训师,她们从实践中撷取了丰富的真实案例,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让与临床工作息息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变得明白易懂,不禁让人感叹—原来这就是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奥秘! 本书不但对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读之书,还能为已经在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士提供思考心理动力学的全新视角。前言第一部分 什么是心理动力学治疗第一章 动态心理的治疗什么是心理动力学治疗无意识心理动力学治疗和无意识揭露法与支持法治疗关系的重要性第二章 心理动力学治疗如何发生作用治疗作用原理第二部分 评 估第三章 创设安全的环境并开始评估为谈话创设安全的环境进行评估第四章 评价自我功能什么是“自我强度”自我功能分别都是什么超我功能为什么在进行心理动力学治疗时评估一个人的自我功能会如此重要优势与劣势永远变化的自我功能推荐活动第五章 治疗规划:问题→个人→目标→资源模型评估问题vs.评估个人问 题个 人目 标资 源治疗规划样本推荐活动第六章 心理动力学治疗的适应症什么时候心理动力学治疗可能会带给病人帮助推荐活动第三部分 开始治疗第七章 知情同意与设定目标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知情同意设定目标推荐活动第八章 设置框架和边界设置框架边界、边界超出和边界侵犯推荐活动第九章 发展治疗同盟什么是治疗同盟建立治疗同盟当信任成了问题之时推荐活动第十章 治疗的中立技术性中立偏 袒治疗中的禁欲中立、禁欲和“木然”第十一章 进行心理治疗面谈:决定时长和频率开始—揭幕中间—深化结束—落幕面谈—多长时间,多久一次,有多少次推荐活动第十二章 病人对我们的感觉及我们对病人的感觉病人对我们的感觉我们对病人的感觉预习:移情与反移情推荐活动第十三章 共情式倾听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倾听者为理解他人而审视自己共情式倾听的挑战在我们与病人的视角之间摇摆推荐活动第十四章 寻找含意寻找含意是开始像心理动力学治疗师那样思考的关键开始为含意而听我们应该和病人谈论无意识的含意吗推荐活动第十五章 药物治疗同时运用心理动力学和现象学模型选择一种方法接纳不确定性药物治疗的含意联合治疗与分开治疗第四部分 倾听、反思、干预第十六章 学会倾听倾听是心理动力学治疗三步法的第一步我们怎样去听倾听的类型我们听什么我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听推荐活动第十七章 学会反思反 思三选择原则三准备原则信息矩阵推荐活动第十八章 学会干预简 介干预可以是非言语的判断干预是否成功第一类 基础性干预基础性干预第二类 支持性干预什么是支持提供与辅佐提供与辅佐的比较推荐活动第三类 揭露性干预揭露性干预推荐活动第五部分 实施心理动力学治疗:技术倾听重要的元素使用混合技术所有的病人都需要支持第十九章 情 感为什么情感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如此重要技 术干 预推荐活动第二十章 自由联想和阻抗自由联想什么是阻抗技 术小 结推荐活动第二十一章 移 情什么是移情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移情是真实还是移情谈论移情是重要的,因为“你就在那里”描述和理解移情移情与阻抗技 术推荐活动第二十二章 反移情什么是反移情我们为什么要在意反移情有反移情是坏事吗反移情的类型技 术小 结第二十三章 无意识冲突和防御什么是精神内层的冲突情 结技 术对防御的支持和揭露工作比较第二十四章 梦技 术推荐活动第五部分活动回顾:理解治疗中的那一时刻第六部分 达成治疗目标第二十五章 改善自我知觉和自尊管理能力超我功能和自我知觉目 标识别问题治疗策略第二十六章 改善人际关系目 标识别问题治疗策略第二十七章 改善个性化的应对方式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应对机制什么样的防御是不适应的目 标识别问题治疗策略第二十八章 改善其他的自我功能他们能还是不能目 标识别问题治疗策略第七部分 工作到底以及结束第二十九章 工作到底什么是工作到底技 术第三十章 终 止我们如何决定何时该终止心理动力学治疗终止阶段应该多长时间技 术结束和支持设计最后一次面谈交流你对治疗的想法第三十一章 继续学习向你的督导学习向你的病人学习向你自己学习结 语
《重逢》是作家石钟山根据自己少年经历改编的一本散文故事集。在作品中,作者首次敞开心扉,以抒情和略带戏谑的笔法书写自己从小时候到青少年、再到成为军人期间看到和经历过的故事。作品以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情感,如少年时期肆无忌惮的整人故事 、青年时期青涩懵懂的恋爱、参军后残酷而多变的现实……每个故事基本都围绕一个主要人物展开,有些荒诞可笑,有些则感人至深。从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和那些几乎已经被遗忘的时代及精神“重逢”,重新找回人性的美好。
读史要有“学问”,且不可被漫长的历史;“骗了无涯过客”。要破除对历代的帝王之术的神秘感,要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经验分析历代的治乱成败,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政治与道德的关系;而在具体操作上,则要谙熟通权达变的智慧,不要墨守成规。能够做到这些,虽未必能赶上大智大贤,也应算是会“读史”了。当然,要真正读懂历史,又谈何容易?正所谓“一篇读罢头飞雪”,没有宏大的气魄,没有沧桑的经历,没有丰富的知识,即使对史书倒背如流,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将历史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方可称得上懂史。而人一旦到了这个境界,恐怕就可以“创造历史”了。“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血腥的战乱也许暂时过去了,但人生的“战争”却永远不会停止。因此,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永远都不会失去意义。至于意义的大小,就全凭个人的觉悟程度了。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作者塔拉布莱克以自己的实例以及很多来访者的素材娓娓道来,剖析了我们忧虑的本质原因,并带领我们运用佛法的智慧来帮助自己走出忧虑,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