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有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这种感发生命的特质,确可对一个人的智慧和心性形成启发和陶冶。 本书撷取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位诗人的诗作,从物象、心境、结构等角度切入,带领读者体会诗作的美感特质。 三位诗人的诗作特点不同,带有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丰美的感发作用,但都同样具有感动人心的效果,都是“真正的好诗”。 全书浅雅通俗,除了赏析三人的诗歌,亦可学习诗歌欣赏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剖析和鉴赏。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中国大陆讲学,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数十所大学讲学。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仍有深远的意义。今汇编此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集——《传家宝典》,其中所选十篇经文:《孝经》、《弟子规》、《德育启蒙》、《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吉祥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均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改变命运、自求多福的经典著作,范围涉及儒、释、道三家。衷心期望古圣先贤的智慧传承不绝,并愿更多的家庭能够学习和力行先祖的智慧,以此而能获得人生幸福、家庭和谐、子孙兴旺、家道永昌,进而天下太平。——四明智广
乔比·沃里克 Joby Warrick,美国作家代表作有《三面间谍》《黑旗》。 2016年4月,他的最新力作《黑旗》荣获第100届普利策奖非虚构类作品奖
《河流如血》是海岩于2004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在当年就荣获“十大优秀长篇小说”称号,海岩也称这是“自己最特别的一部小说”。并于2006年拍摄为30集电视连续剧。 《河流如血》是海岩的第9部长篇小说,在谈到本剧的名字时,海岩表示,他比较喜欢“河流”这个词,“因为‘河流’在我的观念里有父母亲、历史、人生、命运的含义。而且整个故事是在一条河流的沿岸发生的。‘血’在这里边我是当亲情、血缘来讲,而不是血腥的血。”尽管从名字上看,《河流如血》充满了血腥味,似乎还是海岩剧以往的“柔情悬疑案件”套路,事实上,本剧与以往的海岩作品“爱情至上”的风格完全不同,这是一部以亲情为切入点的戏,因此也有的媒体把《河流如血》称为“海岩的真正转型之作”,讲述了一个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寻找亲情的故事。《河流如血》是海岩目前为止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海岩表示,由于没有纠缠不清的爱情纠葛,本剧在风格上会更平实,反映生活原状的东西比较多。《河流如血》中没有大矛盾,也没有大的冲突,它实际上是讲述一家四口在十几年时间里命运的大起大落,其描写一个主人公十年成长经历的跨度,也是海岩作品中有史以来时间跨度最长的。
古希腊神话是世文学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以浪漫史诗的形式再现了古希腊社会面貌和精神生活。古希腊神话流传至今近3000年,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以奇幻的故事情节、纯真的艺术形象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我们去倾听古希腊的声音,领略古希腊时代的旖旎风光,欣赏古希腊人民集体创作结晶中艺术美感。古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神的故事包括神的出世、神的家庭、神的创造、神的战争、人类世界的起源、人神爱恋、人与神的合作与斗争等。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因此,了解一定的古希腊神话,已成为人们构筑知识结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了解古希腊神话,就无法全面了解璀璨的希腊文明。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详细内容____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