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步修行》是余秋雨教授系统阐释人生修行的归结性著作,用优雅的哲理散文写成。他把修行分为"破惑"、"问道"、"安顿"三大环节,并由此构成本书的三个部分。"破惑"部分,仔细分析了人人都会遇到的"灾之惑"、"位之惑"、"名之惑"、"财之惑"、"潮之惑"、"仇之惑"的引诱和危险。作者逐一回顾自己在破除这每一个"惑"而达到"不惑"的过程中,如何使艰难的修行变得切实可行。"问道"部分,作者从佛、道、儒和魏晋思想家的多重智慧中筛选出直接有助于修行的精神助力,这也使个人修行融入了千年共修。这一部分,又可看作是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当代萃取。"安顿"部分,是全部修行的总结,也就是追踪修行者在经历了重重"破惑"、"问道"之后如何实现心灵安顿。本书提出了"生存基点"、"因空而大"、"天地元气"、"本为一体"、"相信善良"、"我在哪里"、"日常心态"这七个方面,概括了一个修行者终于上升为一个觉悟者的精神构建。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涌现标有余秋雨教授名字的大量诗句、美文、格言,内容全都有关人生修行。余教授说,只有这一本才是真的。
《帝国之弧》是乔良将军“帝国论”三部曲的第一部。作者继超级畅销书“超限战”之后,十年磨一剑,“突击”金融,为读者预见明日中国:“军事和金融,不但相关,而且非常相关——不了解金融,就不了解美国人的国家生存方式,最终就无法理解美国人的战略意图。换言之,懂金融,才能‘知彼’,而知己知彼,才能最终打好中国的‘崛起之战’”。 这本书以世界格局及全球热点为背书,以金融为切入点来告诉你:今天的世界为何是这个样子;未来的世界可能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世界。你将看到: 1.美国的崛起,是“枪杆子出政权”还是资本运作? 2.“全球化”一统江湖,是大势所趋还是另有所谋? 3.金融危机、经济泡沫,谁是推手,谁该负责? 4.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因何而快? 5.金融殖民是耸人听闻还是当下现实?阴谋论是否存在? 6.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是清醒的选择还是无奈之举? 7.“互联网将埋葬霸权”是石破天惊的真知灼见还是一时冲动之语? 8.“永不称霸”的口号是否已经过时? 9.我们为什么要对外积极援助? 10.怎样定义中国的核心利益? 11.领土争端,为什么要有胆有谋还要有智慧? 12.军改,改的是什么? 13.“一带一路”在国家战略层面有何深意? 14.未来关键10年,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有哪些?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百万册畅销书《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之后,俞敏洪亲笔书写《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献给巨变时代中奋斗着的年轻人。 从中关村一间小平房到新东方航母,从大学教师到影响中国教育格局的企业家,从人人尊敬的俞老师到致力于帮助年轻人的投资人,俞敏洪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一书中,俞敏洪首次全面梳理不同阶段的创业心得,讲述成就自我之道。书中涵盖俞敏洪的“创业理念”、“管理哲学”、“投资原则”、“创业者修炼”、“生活哲学”等8个方面,帮年轻人当好自己的CEO,在不确定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任何时代的来临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愿意与时代共同前进。 作为洪哥,他的睿智胆魄能攻城略地,决胜千里。作为俞老师,他的文字似春风化雨,涤荡心田。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是为年轻人准备的指南针和航海图,助你一路披荆斩棘,抵达梦想的彼岸。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故道白云》是一行禅师最具有影响的著作,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是由禅宗高僧写成。语言生动感人,记述清晰严谨,堪称释迦牟尼传记的权威版。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地,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唯一去与生命的重新接触,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重步佛陀“故道”,领悟如“白云”的禅意。透过佛陀八十年不同寻常的经历,由一个牧童傅悉底与佛陀的一段因缘引述出了佛陀的事迹和言教。清晰而直白的禅理故事构成了这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