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语,字海钦,孔子第七十五世孙,全国知名儒学专家,福州文儒书院院长,全国最美志愿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学传播工作。《礼仪经典100则》一书是其结合当代社会生活,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孝经》、《礼记》、《道德经》、《荀子》等经典文献中选出于礼有益的至理名言,兼收编者自拟格言,汇成百则并作评注,供读者学习、思考与践行的一部心血之作。孔老师引经典之清泉,希图溉国人修养之沃壤,铺设文雅大道,奉献诸君。
读《稻盛开讲1:人为什么活着》仿佛稻盛和夫在引领着你,涉足于人类的历史长河,沿途探索**哲学问题,直抵真理之境。这趟朝圣之旅完成后,再回望熙熙攘攘的人世,你会发现,这时自己拥有了一种超然的视角,所看到的一切已经焕然一新。秉持着一颗“出世之心”入世,内心才会清朗而坚定,底气十足,洞察一切,同时还能将这种能量传递给他人,所有人共同努力,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无条件养育》的主题并非局限于管教,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它告诉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如何看待并感受他们。《无条件养育》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现在父母面对教养问题,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及口耳相传的一些“好办法”,但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尖叫的继续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作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表面的行为本身,我们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符合就奖励,不符合就处罚修正,这都是有条件的爱。《无条件养育》中作者提出我们必须要放弃这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作者坚定地提出父母要无条件养育。
叔本华 涉猎广泛的哲学家 美学家 他对音乐 绘画 诗歌等等都有研究他把艺术看作是 解除人类存在的痛苦的一个可能途径人生实如钟摆 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 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 现实 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 有才能的人 设法利用时间 人面要比人嘴说的东西更多 更有趣 因为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 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财富就像海水 饮得越多 渴得越厉害 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愚昧无知 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 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 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事物本身是不变的 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要么是孤独 要么就是庸俗 智者 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 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 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 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 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幸福 是存在于心灵的平和 以及满足中健康的乞丐 比愁病的国王更幸福 既不屈从爱 也不屈从恨 什么也不说 什么也不怨生命是一团欲望 欲望不满足便痛苦 满足便无聊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围城全新解读》详尽介绍了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的生平事迹,交代了《围城》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梗概,深刻剖析了小说中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和李梅亭等主要人物的艺术特征、内心世界和坎坷经历,分析了《围城》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并评价了《围城》在中外文学界的历史地位,最后对《围城》中“高松年言而无信”“汪处厚巧设欢迎会”等15个场景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诠释和全新解读。 目 录一、引言:学界泰斗 士林怪异 (一)钟爱读书, 性格孤傲——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我行我素,"人中之龙"——青年时代的学习与创造 (三)欧洲之旅,内地之行——学在世界,教在僻壤 (四)"人·兽·鬼"间,"围城""谈艺"——40年代困居上海时的生活 (五)潜心"管锥",造就昆仑——辉煌的中晚年生活二、与妻比才 早有蕴蓄——《围城》的写作背景三、城外欲进 城内欲出——《围城》的内容梗概四、叩问精英 平庸丑恶——《围城》的人物形象 (一)"多余之人",坎坷多磨——方鸿渐 (二)风流倜傥,天良未泯——赵辛楣 (三)矜持自负,俗不可耐——苏文纨 (四)柔顺之下,深藏心机——孙柔嘉 (五)虚伪奸诈,庸俗淫邪——李梅亭五、社会展示 文化批判——《围城》的思想蕴涵 (一)文化昆仑,文化审视——文化反思小说的高峰 (二)众说纷纭,多重含义——《围城》的主题思想 (三)烈火毒焰,偏向传统——《围城》的文化批判六、现代喜剧 比喻精魂——《围城》的艺术特色 (一)道德讽刺,喜剧戏谑——中国讽刺小说的奇峰突起 (二)广涉入骨,五色斑斓——《围城》讽刺艺术面面观 1、讽刺对象的广阔性 2、讽刺力度的入骨性 3、讽刺技法的多样性 (1)以俏皮的语言进行讽刺 (2)以夸张的手法进行讽刺 (3)以渊博的学识进行讽刺 (4)以用典进行讽刺 (5)以错置时空的手法进行讽刺 (6)以重复手段进行讽刺 (7)将讽刺与其他艺术手段相结合 (三)精心营造,自然天成——《围城》的幽默品格 1、幽默超脱的人生态度与追求 2、深刻独到的幽默理论 3、《围城》幽默举隅 (1)机智而精辟的幽默 (2)语言的幽默 (四)妙语连珠,美仑美奂——《围城》的比喻世界 1、钱钟书的比喻理论 (1)比喻的“两柄” (2)比喻的“多边” 2、《围城》的比喻艺术 (1)用广泛的比喻多侧面的表现社会人生世相 (2)富于创造性的运用比喻 (3)《围城》的比喻手法 (4)《围城》的比喻形式 (5)《围城》中比喻与其它辞格的结合七、渊源西方 比翼东方--中外文学比较世界中的《围城》 (一)流浪经历,串连小说——《围城》与《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之比较 (二)人生荒凉,心理孤独——《围城》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作品 (三)“精神胜利”,“围城”现象——《阿Q正传》与《围城》八、曲曲折折 终成丰碑——关于《围城》的接受与传播九、精彩片段解读 1、厚待漂亮女生的校长高松年 2、高松年言而无信 3、汪处厚巧设欢迎会 4、中国最出色的"演员" 5、鸿渐迫教论理学 6、"有群众生活的地方全有政治" 7、装腔作势的陆子潇 8、撒谎天才韩学愈 9、"男人跟男人在一起像一群刺猬" 10、鸿渐上课受冷落 11、柔嘉上课遭遇恶作剧 12、国民政府推行"导师制" 13、不动声色的战争 14、是是非非"导师制" 15、鸿渐大胜韩学愈
请关注有原文的微信公众号:MTB读书《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2015年11月,该作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