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在民国期间有个著名人物叫魏富堂,魏富堂是当地民团司令,土匪出身的他,靠种大烟发家,利用大烟的收入他武装了自己,富裕了青木川一方百姓,但是他却明文规定,青木川的百姓不许抽大烟,谁抽枪毙谁。在早期一次对意大利教堂的洗劫杀戮中,魏富堂领略了西洋文明的精致,雪白的桌布、闪亮的刀叉、精致的图画、金发碧眼的修女。因为不懂洋文,文雅的神父当着他的面打了一个电话,叫来了军队,使他几乎全军覆灭。尽管险些丧命于"文明",但是对文明的向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在草莽出身的魏富堂身上几乎成了一种情结,他先后娶了几房太太,都是名门闺秀,为的是改变魏家的基因。魏富堂广置良田美宅,架桥修路,成了一片地方的土皇帝......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共分14卷。“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的阶梯,以正“厌卑近而骛高远”之失。
阿城的杂文集。很有趣。讲近代的中国,运动,世俗文化,还有中国古典哲学。貌似烟火气重,其实站得不近。 读阿城,另一边找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翻到二十世纪看,一点相似的底子,完全不同的调调。都爱。 听木心,去文学回忆录专辑听吧。慢慢品。